ip是什么意思(IP这个词什么意思)
编辑导语:品牌是20世纪的认知符号,IP是21世纪的认知符号。是工业文明商业的果实,IP是信息文明商业的开端。从品牌到IP,是文明的飞跃,是商业生态的进化,是商业认知手段的改变。
首先,媒体是影响营销的最大变量
“李兽”李静说,媒体是影响营销的最大变量。这是一个深刻的见解,我们可以从三句话来论证这个判断。信息资源网络
1.媒体就是信息
即媒体信息——这是著名媒体专家麦克卢汉的观点。他的另一个著名观点是,媒体是人的延伸。通过人类媒介延伸到世界,感知世界。几年前我做了一个判断,手机是人的第六个器官,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不仅仅包括媒体,实际上是人类创造的总和,如语言、文字、机器、电子产品等。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媒介感知世界,获取信息。
2.信息是认知
认知是如何形成的?
就是关键信息,也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或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转化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3.认知就是营销
营销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文词,所以在营销传播中经常会出现误解,例如,营销与销售和促销的比较使用。
战略管理专家卫诗先生在其专著《联系》中将营销分为三大功能:认知、交易和关系。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的对营销简洁明了的定义。
三大功能的核心是认知:交易是认知的结果,关系有助于降低认知成本。所以可以简化为营销就是认知,或者说认知就是营销。即媒体信息,信息即认知,认知即营销。三句话连在一起,媒体就成了影响营销的最大单一变量。
第二,媒体的变化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人类技术进步的创造都是媒介,延伸了人类的存在。
语言、文字、道路、数字、服装、房屋、金钱、钟表、印刷、车辆、照片、电报、打字机、电话、留声机、电影、电台、电视、武器等。都是媒体。然而,上述媒体并非都是高效的商业认知媒体。
就商业价值而言,人类传播主流媒体的演变大致如下:语言→文字→印刷→电子媒体(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媒体(PC、手机、智能终端、自媒体)→物联网媒体。
综上所述,文明迭代过程中媒介的变化可以概括为:
农业社会的媒介:语言、文字、印刷术;工业社会的媒介:电子媒介,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信息社会的媒介:互信息资源网联网媒体、物联网媒介,包括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其载体包括家庭终端、移动终端(如汽车终端)、手持终端(如智能手机)。其表现形式有APP、小程序等。
第三,认知模式的改变
在一个文明的时代,必然有一种媒介会成为商业传播的主流载体。
因此,语言、大众传媒(全国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分别成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主流商业媒体。这些媒体形成的认知模式是口碑、品牌、IP。
1.农业社会的认知模式:经验→语言→口碑。
在语言产生之前,人们的认知模式是亲身体验,并从体验中获取认知信息。有语言,经历口头交流,就构成了口碑。口碑不是基于亲身经历,而是基于人际关系的语言传播,是基于信任背书获得的间接信息。
这是一个“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因为口碑会传播“好酒”的好名声。
2.工业社会的认知模式:大众传媒→广告→品牌
营销之初,教科书告诉我们好酒怕巷子深,这是对农业社会主流认知模式的否定。社会、技术进步和城市化带来了大众传媒的繁荣。在商业认知方面,报纸、广播和电视分别代表了大众传媒的三个阶段。
报纸的广泛商业化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大众媒体的第一次高潮是在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发明之后。以信息资源网P&G为代表的肥皂企业争相投放广告,开启了“大众传媒→广告→品牌”时代。由此,P&G的象牙香皂成为大众媒体广告支持的第一品牌,电子媒体黄金时段节目也被称为“肥皂剧”。
20世纪60年代,电视取代广播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体,商业认知的主战场转移到了电视。广告商在大众媒体上连续投放广告,从而形成了大众商业意识。这种认知结果现在被广泛称为品牌。
3.信息社会的认知模式:从媒体→内容→IP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出现,大众媒体失去了力量,商业认知的主战场转移到了自媒体。
在大众媒体上,同样的广告内容不断播出,从而强化品牌形象。但是,自媒体,大众媒体的广告内容很难被广泛传播。既然是传播的媒介,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因此,传播的内容就大不相同。
自传播内容形成的商业认知,现在叫做IP。
四。口碑、品牌、IP
口碑是基于人际传播,品牌是基于大众传媒,IP是自媒体通过互联网,基于人际传播的口碑传播。这似乎是一个循环,螺旋式上升,否定之否定。三种媒体是当时效率最高的媒体,即语言、大众媒体和自媒体。
无论是哪种认知模式,要发挥商业价值,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传播达到足够的密度。对于口碑来说,传播的密度是很多钱的;对于广告,传播密度是“地毯式轰炸”;就内容裂变而言,传播密度是“集体围观,瞬间击穿”。
传输密度从何而来?是消费体验的满足;是品牌广告费的传播覆盖面;IP是人和内容的裂变能力。
在什么密度下传播有商业价值?有点像莲花法则。第29天,只开了一半,第30天,荷塘就满了。只要传输密度超过某个临界点,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是净输入;达到临界点后,就是净产出。
临界点在哪里?可以试用,也可以参考其他企业的样本。但必须看到,临界点是不断变化的。
第五,认知强度和认知效率
认知强度和认知效率是一对矛盾。体验的认知强度高,但认知效率低。广告的认知强度低,但认知效率高。
体验、口碑、广告、内容传播,四种认知模式,认知强度和认知效率的排列顺序如下:认知强度:体验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