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超九成上海市民给出五星好评)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三年,垃圾分类已成为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上海形成了哪些经验?
在今天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上海的垃圾分类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体制机制逐步优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齐抓共管,市、区、街镇各级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有效落实。特别是在街镇层面,每月召开垃圾分类工作例会、研究垃圾分类动态进展已成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延伸到社区,由居民区党组织牵头,居委、物业、业委、业主共同参与,发挥全市党员双报到制度优势,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基层治理实践明显深化。由居民区党组织牵头,按照“一小区、一方案”,垃圾分类已从社区治理难点,成为撬动社区治理的有力支点。2021年底,全市14.32万市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满意度评价活动中,93%以上的市民对垃圾分类给出“五星好评”,98%以上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示满意。
三是坚持广泛发动,垃圾分类实效得到固化。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七进”活动,强化标志性区域及交通枢纽、地铁站点等窗口区域垃圾分类科普氛围营造,设立24个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近80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全市居民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均保持在95%以上。目前,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上海市民的自觉行为和文明习惯。
四是坚持系统治理,全程分类体系实现强化。在源头投放环节,全市已全面完成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并于去年实现了道路废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级改造。同时,完成收运环节的四分类收运车辆规范配置,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基本建成。在末端处置环节,完善了“一主多点”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体系,建成一批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设施。目前,全市湿垃圾资源利用和干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共24座,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从2018年的1.5万吨/日上升到今年的3.1万吨/日,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栏目主编:陈玺撼
来源:作者:束涵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