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访客2023-08-31 16:19:3620
导读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外师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

2、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3、“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5、张璪的山水画特点张璪的山水画另一大特色就是以墨为主,不贵五彩。

6、这种“不贵五彩”、“笔墨积微”水墨画法在绘画技法上是一个极大的突破。

7、张璪已无作品存世,他在理论上的贡献也很大,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所撰的《绘境》今已不传,但是他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主张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统一,成了画学的不朽名言,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巨大意义,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8、“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思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9、外师造化:字面意义上讲是向客观真实学习,将客观真实的实体原封不动,一丝不苟地描摹在绘画载体上。

10、中得心源:尊重现实的前提下,要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大胆取舍或对其重构。

11、艺术创造向外得自师法自然万物。

12、向内得自心中的悟性。

13、造化即大自然,心源为佛教语。

14、扩展资料这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15、造化即是大自然,心源也就是艺术家的内心感悟。

1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思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中的美不能后直接成为艺术作品。

17、要将自然美转变为艺术美,需要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

18、“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

19、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20、“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

21、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22、“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2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24、“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

25、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26、扩展资料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

27、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

28、从山水画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日渐成熟,直至两宋形成了繁荣的景象,到元代达到了高潮,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山水画走向了辉煌。

29、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仕隐分工”,形成了隐士阶层,隐士们厌烦世事纷繁,回归自然,深入山水,通过自然山水以“畅神”“澄怀观道”,追求“天人无际”、“天人合一”。

30、使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宗炳起了巨大的作用。

31、宗炳的《画山水序》以及王微的《叙画》作为山水画初期的山水画理论,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