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前一句(什么却话巴山夜雨时)

访客2023-09-08 20:10:4315
导读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前一句,什么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上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前一句,什么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上一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

2、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释义: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5、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6、《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7、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8、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9、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10、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11、赏析: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12、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13、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14、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15、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注释](1)此诗洪迈(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即寄给妻子王氏。

19、一般认为是寄长安友人。

20、(2)君:指在长安的友人。

21、(3)巴山:也称大巴山,又叫巴岭,这里泛指东川一带。

22、涨秋池:因秋雨而池塘水涨。

23、(4)何当:何时。

24、剪:指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

25、(5)却:回转。

26、话:谈论。

27、[简要评析]这首寄内之作,一向为人们广为流传,是诗人李商隐在巴蜀时寄怀他妻子王氏之作。

28、此诗将诗人自己与妻子之间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29、首句直诉离情,诗人因暂不能归家而使得离情更为浓烈。

30、二句以秋池迅急上涨喻作诗人离情汹涌不息,内心愈加不能平静。

31、三四句想象来日重逢时刻若回忆起今日分离时的苦恼和品味着来日团聚时的欢欣,必有一番既苦涩又甜蜜的滋味在心头盘旋。

32、此为消释离情之处。

33、四句诗以情起,以情结,首尾相顾,循环往复,脉络清晰明了,思绪起伏跌宕。

34、本诗艺术手法高明,首先是运用了“悬想反说”的修辞格。

35、诗人写作此诗的本意是因久寓蜀地寂寞之中思家情切,但他偏不先说自己思念妻子,反说妻子来信“问归期”,写亲人对自己的遥念。

36、这样写的好处是为了达到相互映衬的目的,即用双方的共同思念来加深各自的爱恋深度。

37、李商隐在本诗依旧运用这种笔法,首句便说妻子的思念,二句又用自己的思念呼应(但不直说,只托于池水上涨的形象),三四句再用“共剪”、“却话”呼应上文,便把两人之间那种心心相印、灵犀相通的爱恋深情写活了。

38、其次是场景描写跳跃性大,跨度极广。

39、首句即包括长安、巴山两地,二句突出巴山,三四句又重复长安、巴山。

40、四句诗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时空转换,巧为剪接,妙合无隙,堪称天造地设之作。

41、再次是情景交融,上涨的池水即是诗人胸怀中爱情波涛的外化,“秋池夜雨”之景中充溢了多少作者对妻子的关切的爱恋!另外,本诗中的“期”和“巴山夜雨”笔沓为文,读来摇曳多姿,铿锵成韵,富有民歌特色。

42、全诗写得真是体贴入微,情深意切。

43、从见他乡夜雨而生两地思念,再到盼望相见,感受至深,自然流露,凄寂之中见温情,让人在寒意中生温暖,因此这首诗是唐人寄内诗中难得的佳作却话巴山夜雨时上一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

44、《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45、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46、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47、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48、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49、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50、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51、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夜雨寄北》 作者:[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①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泌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夏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好友.感慨万千.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再.何当共剪西窗烛。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