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综艺选秀节目排行榜_2019偶像养成综艺:开年后折翼 | 天天要闻媒体报道

访客2023-10-27 23:46:1857

韩国综艺选秀节目排行榜_2019偶像养成综艺:开年后折翼 | 天天要闻媒体报道

今年,“有爱腾”三巨头加入了偶像养成节目的战场。 无论是导师配置、后期制作还是舞台设计,都体现了S级节目应有的规模,但效果与投入并不成正比。 与《快乐女声》、《超级女声》等老牌选秀节目10多年来只举办过6期相比,偶像选秀节目短短两年推出了5期。

“100多名练习生+导师评分+观众投票”的“101模式”确实让观众有些审美疲劳。 即使《以团之名》采用了团战的形式,也依然没有偶像选秀节目之外的大套路。 更致命的是,今年的三个节目都是男团选拔。 《以团之名》和《青春有你》基本同时播出。 在这场正面交锋中,没有赢家。 《创造营2019》反而是渔夫的收益略好。 但即便如此韩国综艺选秀节目排行榜_2019偶像养成综艺:开年后折翼 | 天天要闻媒体报道,《创造营2019》的热度也大不如前。

02 政策收紧,爱豆培养正能量

去年,粉丝圈的投票乱象和巨额筹款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视觉文化节目”,要求制作和传播具有正能量的青少年节目,保护青少年。 身心健康,坚决遏制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 连续两次“限娱”,让今年的偶像选秀节目如履薄冰。 因此,三档节目的主题、理念和细节都进行了调整,显得更加积极向上。

案例分析:平凡的偶像养成之路

01主题:男团选秀拥堵路

与去年两队分成两节,男队和女队的情况相比,即使是同一类型,也不会互相干扰。 今年,三支球队共同争夺男团市场,同质化问题让战况更加惨烈。 抛开模式的同质化不谈,在去年热度未散的偶像市场,三个男团被排挤,最终的结果是关注度的蛋糕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根据票房剧透的人群画像分析,男团节目和女团节目的观众层次是不一样的。 团体节目,这或许是今年男团难以“出圈”发展的原因之一。

脱胎于《偶像练习生》的《青春有你》无疑影响最大。 《青春有你》虽然有了一些造势,但脱离了《偶像练习生》热度的《青春有你》的数据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决赛当天,连弹幕都被屠了。 不是庆祝新组合出道,而是喊“一周年快乐”。 《以团体之名》出道的新风暴男团,节目结束后几乎销声匿迹。 粉丝戏称“最惨的是出道就是失业”。

02主题:升级理念独门绝技,迎合监管夹缝生存

1、定位转变,聚焦青春励志新价值

受政策影响,今年的偶像养成类节目都增加了励志感和正能量。 一句话的不同体现了新的节目定位和价值取向。

比如《创造2019》就从去年的“女子组竞技生存计划”变成了“少年组训练计划”。 “乘风破浪”的口号,更注重内化成长。 《青春有你》不仅把节目名改得面目全非,还从“偶像竞技养成真人秀”变成了“新青春励志综艺”,甚至还“以团之名”自称成为“艺术培训和教育计划”。

这种倾向在节目的主题曲中也能明显感受到。 《偶像练习生》主题曲《EiEi》从《我随心所欲》到《你的整个世界都被我占领》,就像一段话“向粉丝深情告白自我魅力”遵循的概念原版《一切由观众说了算》,体现了偶像讨好粉丝的劣势和态度;而《创造营2019》主题曲《喊出我的名字》则是“勇气”等关键词,“梦想”与“奔波”的凸显,更像是一场“为青春梦想而努力的励志宣言”。从“深情告白”到“励志宣言”,从被动“接我”到主动“搬家”它”,是该方案意在融入更多主流认可的成功路径和价值选择。

2. 形态变化,全新理念强化团队精神

深刻的价值观变化还体现在对团队精神的重视上。 无论是导师的点评,还是赛制的形式,都在凸显“群体成长”的母题。 比如在主打团队赛的《以团之名》中,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一帆风顺,一败涂地”,弱化了C位的竞争,体现了节目以集体为中心的责任感。凝聚。 《创造营2019》在内容设置、班主任职责、视觉呈现、传播语境等各方面强化“团训”理念。 指令都是集体氛围的象征。

这种军事化管理是培养团队意识的适宜情况,也意味着对学生的选拔包括更高层次的标准,从外在的身体、内在的审美、精神面貌、演艺能力,甚至性格。 塑料。

3、按规定出台,塑造正面新形象

针对饭圈乱象和影响年轻人的问题,各节目都极力回避,并通过其他方式营造节目的正面形象。

在《创造营2019》中,布景现场的墙上出现了“天降大任于民”等积极向上的标语,就连赛制海报上也标出了“理性求新,拒绝求新”四个大字。筹集资金”。 节目播出期间,观众每获得10万个赞,平台将向扶贫基金捐赠10元。 《青春有你》基本上把男艺人的耳环全部摘掉韩国综艺选秀节目排行榜,将“练习生”一词调整为“实习生”,剪辑上弱化了一些戏剧冲突。 虽然牺牲了话题性,但也减少了争议的负面影响。

此外,节目组还安排了“青春有好书”项目、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的“百万森林”项目、与绿化基金会合作的“白梅村”项目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中国扶贫基金会。 “宅”项目,通过“偶像+公益”的跨界结合,传递青春榜样的力量。

03号选手: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有“回锅肉”没有“蔡徐坤”

一、《再就业》引节目关注

选手“转岗”是国内众多偶像选秀节目中的普遍现象,今年同样如此。 在《创造营2019》出道的11位成员中,周震南和翟潇闻分别是《明日之子》第一季和第二季的选手韩国综艺选秀节目排行榜,闫旭佳、夏之光和赵磊也是《X九少年》的选手2015年出道的团员,头部效应显着。 节目开播前,周震南微博粉丝445万,“至尊联盟”成员马雪阳258万。 这些火爆的“回锅肉”为节目带来了足够的话题度和流量。

即便如此,过多的老玩家也挤压了新玩家的生存空间,同时降低了观众的新鲜感。 需要在“新人推新”和“改造旧人”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2、弱苗助长,新人质量下降

《偶像元年》让偶像行业成为了新宠,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分一杯羹。 许多新的偶像站纷纷成立,包括华策集团、新丽传媒、耀客传媒、索尼音乐娱乐、海蝶音乐等,以及AIF、坤音、麦克雷等偶像厂牌。 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华策、慈文、新丽等老牌影视票房搅局者也纷纷招募练习生进军偶像行业。 甚至在去年王菊走红后,esee英模撒娇网等模特也派出选手参加节目。 今年,217经纪为爱奇艺《青春有你》送来数万练习生。 最终节目选拔了100名练习生,却达到了47部,比去年多了。 16家,可见偶像行业的受关注程度。

但是,一个练习生从不成熟到成熟,至少要经过18个月的前期训练。 现在的偶像市场显然不能满足300名练习生的节目需求,这必然导致选手素质下降。 去年《偶像练习生》里,像董艳蕾这样只练了20多天的练习生很少,但今年创下了只有十几天的新低韩国综艺选秀节目排行榜_2019偶像养成综艺:开年后折翼 | 天天要闻媒体报道,练到一半不到的大有人在一年。 这些“快速原型制作”的学员直接影响到程序的质量。 他们希望在节目中“露脸”,靠运气赚取流量,但最终很难成为新的“蔡徐坤”。

04行业:过度依赖平台造星,节目矩阵助推行业发展

在韩国,偶像选秀节目是对成熟造星产业链的又一补充,为无法顺利出道的练习生提供特殊渠道,解决偶像行业产能过剩、市场小的问题。 目前国内偶像行业的造星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在国内来说,偶像养成类节目对偶像行业的意义更大,自然对这种造星模式有很高的依赖。

但平台的造星能力依然有限,单纯靠节目曝光的造星模式大有可为。 就连去年走红的蔡徐坤,也只是通过“二次曝光”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颜值。 他的SWIN同组成员苟陈昊宇、赵品麟、田书臣也如法炮制,在《以团体之名》中出道韩国综艺选秀节目排行榜_2019偶像养成综艺:开年后折翼 | 天天要闻媒体报道,可惜没有。 可以复制蔡徐坤的成功。

对于平台来说,仅仅依靠单一节目的短时播出并不是长久之计。 唯有站在产业整体布局的高度,打通偶像产业的方方面面,形成节目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才不会让“偶像养成”之风大行其道路过的云这意味着平台需要匹配更多资源,加强艺人后续发展,打造“偶像系列”节目矩阵。

比如爱奇艺去年试播的歌曲播放节目《中国音乐公告牌》,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仅给了“歌舞”偶像一个持续曝光的舞台,也为整个娱乐产业建立了一个内容矩阵。 歌舞偶像依然短缺,节目效果也不理想。 反倒是优酷的《以团之名》更专注于影视化方向。 节目联动国漫IP《头条是他》,出道团将加盟网剧《头条是他》。 节目结束后,优酷承诺多项重量级资源:10位影视剧主演、7位当红综艺嘉宾、5档全团参与的综艺节目,但实际运营状况还有待后期检验.

总体而言,养豆类节目正能量持续显现,短期内难以突破节目框架实现深度创新。 更直接的方法是提高玩家素质,或者像“48”一样扩大玩家范围。 另一方面,完善节目矩阵,加强偶像的后续发展韩国综艺选秀节目排行榜,也是偶像养成节目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